日期:2025-07-23 14:58:04
作者: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
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,2025年7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为:1年期LPR为3.0%,5年期以上LPR为3.5%,均维持不变。
(一)近期政策利率持稳,LPR定价基础未变
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,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的政策利率,成为LPR新的“定价锚”,并通过强化各利率间协同,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。自5月降息之后,近期政策利率持稳,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变。
而近期政策利率持稳,则源于内外多重因素:
从内部看,在出口拉动及前期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下,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.2%,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5.3%,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。下半年GDP只需增长4.7%即可实现全年目标,压力相对可控。此外,从金融数据看,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.92万亿元,社融累计新增22.83万亿元,同比多增4.74万亿元,社融增速维持在8.9%的高位,6月M1和M2增速均明显提升,金融数据表现良好也使得短期内政策加码的必要性不强。在此背景下,政策也会灵活把握力度和节奏,着力用好存量政策,确保经济平稳运行。
从外部看,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.7%,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,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。同时,美国6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14.7万人,好于市场预期;失业率4.1%,环比下降0.1个百分点,初请失业金人数也低于预期。从经济数据表现看,6月零售数据高于预期,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高于预期,美国经济仍具韧性,使得美联储短期内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提升。美联储不急于降息,最早可能要到9月,国内货币宽松仍有制约。
(二)银行息差延续承压,LPR继续下调受限
在年初重定价效应显现下,商业银行净息差快速下行,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.43%的历史低位,较上年末大幅收窄9个基点。其中,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.33%、1.56%、1.37%、1.58%,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1、5、1、15个基点。
二季度以来,受5月降息影响,利率中枢整体继续下移,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仍处于下行通道。央行数据显示,1-6月,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.3%,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,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.1%,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。在此背景下,虽然5月存款挂牌利率再度大幅下调,使得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得以继续改善,但定期存款占比仍偏高,也制约了存款成本的整体下行空间。
为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,商业银行仍需从资负两端协同发力,着力优结构、稳定价,确保净息差的相对平稳。综合考虑资金、风险、运营、资本、税收等成本的相对刚性,在政策利率未降的情况下,LPR报价单独下调的空间和动力不足。
(三)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仍存一定降息可能,届时LPR预计会跟随下调
下半年,伴随关税战格局进一步明朗,抢出口和抢转口效应减弱,我国出口增速大概率将会放缓,需要内需做好对冲。同时,我国名义利率创新低,但PPI持续低迷,导致实际融成本偏高,影响有效信贷需求。考虑到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,美元持续走弱,为我国继续降准降息打开空间。
多重平衡之下,货币政策预计总量适度,三季度末或四季度,再度降准和降息的概率较大,届时LPR预计会跟随同步下调,呵护稳信用进程。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仍大,后续也将着力“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”,更多关注非息成本压降,畅通利率传导。
在此之外,财政、产业、消费等政策也将延续发力,沿着“扩内需”与“反内卷”的主线,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,共同促进物价温和回升,逐步畅通生产到消费的循环。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